Indirubin (NSC 105327, NSC105327, Couroupitine B, Indigo red, Indigopurpurin),又称靛玉红,是双吲哚类生物碱,体内毒性低,具有抗炎和抗癌活性,临床上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、异常骨髓增生症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。Indirubin是一种有效的CDK和GSK-3β抑制剂,IC50约为5 μM和0.6 μM。
产品性质
英文别名 (English Synonym) |
NSC 105327, NSC105327, Couroupitine B, Indigo red, Indigopurpurin |
中文名称 (Chinese Name) |
靛玉红 |
靶点 (Target) |
GSK-3β, CDK1/2/4/5 |
通路 (Pathway) |
Apoptosis |
CAS号 (CAS NO.) |
479-41-4 |
分子式 (Formula) |
C16H10N2O2 |
分子量 (Molecular Weight) |
262.26 |
外观 (Appearance) |
粉末 |
纯度 (Purity) |
≥98% |
溶解性 (Solubility) |
溶于DMSO |
结构式 (Structure) |
|
运输和保存方法
冰袋运输。粉末直接保存于-20℃,有效期3年。建议分装后-20℃干燥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注意事项
1.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,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。
2. 粉末溶解前请先短暂离心,以保证产品全在管底。
3. 请勿吸入、吞咽或者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。
4. 本产品仅用于科研用途,禁止用于人身上。
使用浓度
【具体使用浓度请参考相关文献,并根据自身实验条件(如实验目的,细胞种类,培养特性等)进行摸索和优化。】
使用方法(数据来自于公开发表的文献,仅供参考)
(一)细胞实验(体外实验)
Indirubin (1-20 μM)可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EGFR活化和EGF诱导的CDC25B基因表达。[2] Indirubin (100 μM)在HUVECs中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,诱导细胞凋亡。[3] Indirubin (10-100μM)在G0/G1期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来抑制HUVEC增殖。[4]
(二)动物实验(体内实验)
在前列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中,Indirubin (10 mg/kg/d)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前列腺肿瘤的生长。[3] Indirubin (10-100μM)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斑马鱼胚胎中节段间血管的形成。[4]
参考文献
HB221114